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升。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条例》覆盖了党支部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是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遵循。各级党组织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的意见》,基层党建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一年来,针对各领域党建工作的新特点,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全国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全国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等,推进基层党建各项任务落实,各领域党建工作的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面强化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组织力。中组部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具体行动,作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的关键一招,印发实施《关于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意见》等文件;会同有关部门选派522名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原中央苏区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283名干部到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革命老区挂职锻炼,为脱贫攻坚提供干部保证、人才支撑;统筹推进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工作,选派1600余人参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各级组织部门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下大力气选好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加强对脱贫一线干部的关爱激励,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作用。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各级组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抓政策优化完善,最大限度激发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新活力,努力加快建设人才强国。2018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当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意见。2018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是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2018年7月,中组部、中宣部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按照“用足劲、求实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实施方案,设计特色鲜明的活动载体吸引知识分子参与,注重发挥身边典型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广大知识分子参与在其中、感受在其中、教育在其中。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一年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深化试点,多方面改革协调推动、协同发力,取得重要进展。2018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规定》覆盖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央企业的全面领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央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2018年11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条例》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加以规范完善,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各级各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遵循。2018年12月,中组部、人社部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的基本原则、条件种类、权限程序、实施要求等作出规定,为激励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随着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党的建设制度主干法规逐步健全,配套法规逐步完备,制度执行力逐步提高,为到2020年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