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做到德与才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新时期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求领导干部既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拥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勤政为民的才干、开拓创新的本领,努力做到德与才的统一。要坚持“软实力”考察与“硬实力”考察的统一。既要注重考察领导干部服务人民的履职能力、辛勤劳动的实践能力、诚实守信的践约能力、艰苦奋斗的执行能力等硬实力;更要注重考察领导干部热爱祖国的思想境界、崇尚科学的内在修养、团结互助的坚实品质、遵纪守法的自律意识等软实力,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全面发展,更好地担负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任。要坚持做官与做人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领导干部做官的实践准则,也是领导干部做人的起码标准。领导干部道德的优劣、人品的好坏,决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关系着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重大问题。领导干部既要有做官的德性和才智,又要有做人的秉性和人气。做官,明是非,知廉耻,该以德从政;做人,通情理,晓荣辱,立身先立德,真正像郑培民同志那样“做官先做人”,为官守官德,做人讲人品,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崇高操守。
为求做到进与退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块试金石,既可以看出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也可以看出干部的思想境界、政治素质和内在修养。面对职位升迁、岗位变化、待遇调整,领导干部尤其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经受住进退留转的考验,做到进与退的统一。要坚持“上”与“下”的统一。干部职务的“上”与“下”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常态。不管是在换届关口,还是在干部日常调整工作中,领导干部都要识大体,顾大局,知荣辱,顺进退,以一颗公仆心来看待为官从政,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职位“上”“下”,正确处理个人进退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关系,真正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要坚持“留”与“转”的统一。留任原职或转任它职,都是组织部门根据事业需要和干部特点作出的干部作用形式。领导干部不管是岗位、环境、职责有什么变化,都应该相信组织,听从组织的安排和调遣,慎终如始地对待所从事的工作。要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领导干部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看得重些,把个人进退得失看得轻些;多考虑如何做事,少思量怎样“做”官;多做贡献,少求回报,在积级进取中追求人生价值,在拼搏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廉洁自律中完善人生价值,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力求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采取肯定与否定两两相对的表达方式,是一个认识与行动、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辨证统一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领导干部必顺坚持知理想信念与践行“三个代表”、知科学文化与践行科学发展观、知是非廉耻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统一,真正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知行合一的人。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有严重的科学态度,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有革命热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当前,组织部门特别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努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投身实践、推动发展、大力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强化道德,净化思想,深化内涵,完善品格,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进而用主观世界的改造成果来指导和推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实现“两个世界”的互动改造,同步提升。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同时,要强化实践观念,贯彻群众路线,奉献于事业,服务于社会,成长于实践,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去汲取营养,接受检验。
力求做到内与外的统一。面对“四个多样化”的形势,组织部门要高度关注干部“工作圈”、“社交圈”和“家庭圈”表现,引导领导干部增强防范意识,明确荣辱廉耻,切忌人格异化,保持“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的人格统一。要坚持“工作圈”与“社交圈”,积极倡导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符合的社交观,防止生活观念功利化、理想追求享乐化,始终做到慎独慎微,表里如一,用自己言行举止实践党的宗旨。要坚持“工作圈”与“家庭圈”的统一,高度关注“家庭圈”的荣辱观教育,学习革命先辈严于治家、管好亲友、把好家门,带领一家人立德、立言、立行,养成高尚的家庭生活情趣。要坚持内在灵魂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