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海曙党讯
海曙区首创新型人才中介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人才资源蓄水池
信息来源:本级  时间:2011/7/4  阅读次数:2444
为切实突破中小企业引才难、引智难的“瓶颈”,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海曙区以规范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服务、提升人才对接效率为依托,率先在全市范围创办了首家区级人才中介服务促进中心。该中心借助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吸纳了智联、万宝盛华、众信、杰艾、浙江外服宁波分公司等20家人才中介机构,形成了政府、企业与中介“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链接模式,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完善区域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成立一年多来,该中心已为辖区中小企业解决紧缺型一线技术人才5000余人,成功推荐高级人才30余人,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引智、引才”难题。
一、强化政策扶持,促使机构发展聚焦化规模化。以强化政策扶持为突破口,有效解决引才、引智工作中的体制性障碍,为中介机构谋划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人才强区”战略总体要求,制定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海曙区人才中介机构发展规划》,明确人才中介机构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从源头上保证辖区人才中介机构向专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二是实施人才引进补贴。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鼓励人才中介机构千方百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进实用型紧缺人才,规定中介机构凡引进符合《海曙区人才中介机构发展规划》的创业创新人才,根据不同对象,每引进1人分别给予8000元、5000元、3000元不等的奖励。对介绍、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中介机构,根据大学生就业的数量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把大学生就业情况作为评比优秀中介机构的重要条件。三是提供政策信息服务。鼓励人才中介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收集到的各方面人才政策信息和服务信息,及时向中介企业提供最新人才服务政策、人才供求、市场薪酬等服务信息,定期向中介企业发布国内外人才服务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和趋势,为中介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并促使人才中介的职能由初期的集市型招聘服务向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事外包、高级人才猎头、管理咨询、职业规划等综合性服务拓展延伸。
二、开展引才咨询,实现中介服务多样化铁深化。开展引才咨询,服务企业发展,是建立人才中介服务平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保障人才中介机构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建立人才服务专线。建立人才中介企业顾问值班制度,借助81890服务平台,设立电话专线,只要服务对象拨打电话81890时涉及人才服务相关内容,电话就会自动转接到人才中介服务平台,人才工作顾问和管理人员均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疑问解答,提供相关服务。如,福特继电器公司通过81890服务平台求助欲急招50余名一线技术工,人才中介服务平台闻讯后,立即与杭州才纳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宁波分公司取得联系,介绍了山东一家技校与企业进行对接,首批学生已来宁波实习,杭州才纳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将以人才派遣的形式与企业进行人才资源合作。二是举办现场人才对接。多方面、多层次组织召开中介机构与服务对象参加的对接座谈会。如,从湖北等地邀请了20余所高校与该区中介服务企业进行洽谈,听取服务对象对人才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中介企业,从华东地区组织了近千名中高级人才参加“海曙区中高级人才招聘洽谈会”等。同时,针对中介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组成了由15家中介机构参与的“毕业生志愿导师团”,通过走进驻甬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辅导、企业文化推荐等活动,把人才招聘工作直接带进校园。据统计,人才中介服务平台创办至今,共举办人才交流会27场,参与招聘单位1176次,推出各类专业岗位5322个,需求人数19979人,为用人单位成功推荐高级人才3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学位人才27人,副高以上技术人才3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人,同时,为3000余名大学生提供了7000多条就业信息,有效促进了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工作。三是开展网上在线交流。在海曙人才人事网建立中介机构、企业及人才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专家顾问开展“热点访谈”、“在线解答”等活动,沟通感情,了解所需,共谋发展,截至目前,网上人才中心已登记人才求职电子简历2500份,网络访问点击率达到2万人次。
三、创新培训体系,助推队伍素质专业化前瞻化。以全面实现中介服务队伍专业化为目的,开展人才中介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中介机构培训制度,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一是完善培训体系。将人才中介机构培训纳入全区年度人才培训通体计划,发布年度产业人才素质提升资助目录,把中介企业员工参加相关资质的培训和考评列入其中,对员工参加《目录》所列范围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及评审,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政府将给予资助。建立以中介业务知识为重点,市场法规、人才服务相关知识为补充的培训内容体系,定期举办中介企业负责人培训班,采取授课与案例探讨相结合的形式,着力提高中介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拓宽培训渠道。积极组织中介从业人员参加市中介协会组织的各类培训,组织志愿导师团走进中介服务企业开展针对性授课,优先选送中介从业人员参加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建立由21名中介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人才工作顾问团,定期组织顾问团成员参与赴外交流和论坛。三是实施育才奖励。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自主培养人才,中介机构每培养一名符合该区规定的创新人才,分别给予中介机构2至10万元的育才奖励。目前,该中心已举办了2期人才培训班,先后有40余名从业人员参加了专业培训。
四、推行阳光监督,推进中介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实行阳光监督,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有效推进中介市场规范化建设。一是统一服务标准。所有加盟企业都必须签订加盟协议,在参与对象共同认可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管理服务标准。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定期讲评中介企业遵守管理标准、服务标准情况,在实践中不断细化服务标准,着力提高服务的专业化和高端化水平。二是开展跟踪评价。建立管理人员全程跟踪、服务对象定时反馈、中介服务平台打分等工作机制,对中介机构开展人才服务的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评价。与此同时,该平台还聘请了10名企业服务对象作为人才中介监督员,采取委托监管、明察暗访的模式,切实加强中介机构的规范化运作水平。三是实施星级制度。按照中介机构的规模、提供服务的层次、服务的质量、从业人员的素质分四个星级,最高四星,最低一星。每年评比一次,并根据企业发展和服务情况实施升降级制度。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处理案件151起,其中涉及委托招聘27起,派遣12起,猎头服务6起,业务外包2起,求职7起,需求对接2起,咨询95起,共解决了120起,解决率达到了79.5%。
五、建立激励机制,确保服务评价科学化长效化。建立科学的评价办法,开展评比先进活动,实施优奖劣罚考评制度,着力增强人才中介机构自我发展的内在紧迫感,壮大一批规模企业,引领一批中小企业。一是实施优胜劣汰机制。对连续2次以上获得区级先进、服务对象4次回访得分90以上的中介企业,优先向服务对象进行推荐。同时,对首次被评为不合格的加盟企业将提出警告,连续2次以上被评不合格的,取消加盟资格。二是开展评比活动。定期开展“海曙区优秀中介企业”、“服务人才先进单位”、“服务人才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并给予物质奖励和服务优先等政策优惠,着力营造中介企业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宣传展示。在人才市场大厅、海曙人才人事网、人才人事内部刊物上有针对性地宣传展示一批信誉好、服务佳的企业,提升中介机构外在形象,增强企业对中介机构的信任度。
宁波市海曙区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访问量:
地址:宁波市县前街61号
浙ICP备:05077413号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