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海曙党讯
海曙区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来源:本级  时间:2011/11/3  阅读次数:2464
海曙区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人才强区和文化强区战略,突出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该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是宁波市唯一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群星奖”的县市区。
一、提高认识,完善制度,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铺好“基石”。
一是建立领导体系。认真贯彻中央六部委《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调整充实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组织、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街道分工负责的文化人才工作领导机制。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在区级层面成立区文联,增设专职副主席、副秘书长各1名;成立区新闻中心,机构级别为副局级,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明确区文物管理所的机构级别为正科级,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在街道层面,制定实施《关于重新核定海曙区街道文化员编制事项的通知》,明确街道文化站站长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名,其中文化站正(副)站长任职期间享受事业正(副)科级待遇。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完善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区委分管领导及宣传部门每名处级领导分别联系一名优秀文化人才,通过定期走访调研、帮助解决困难,为宣传文化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街道设立联络员,形成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的格局。将“文化创新创意人才工程”列入《海曙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九大重大人才工程之一,完善宣传文化人才培养计划。
二、壮大规模,提高素质,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提升层次搭好“梯子”。
一是加大引进力度。区级层面,通过公开招录、选聘等形式充实文化人才20名,其中1人为研究生,引进1名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区图书馆副馆长。街道和社区层面,统筹整合资源,充实街道文化站和社区基层文化队伍力量。目前全区各部门从事文化工作人员有62名,街道有36名,社区有宣传文化员75名、文化志愿者420名、社区义务宣传员500名,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二是抓好教育培训。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强化文化人才教育培训,积极选派优秀人才参加市宣传文化系统及区内组织人事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选送3名人才攻读硕士研究生,面向全区各部门、街道(社区)开办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8期,参加人员800余人次,举办文化人才培训班6期,参加人员260余人次,使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三是加强投入保障。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人才干事创业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区、街道每年安排公共财政投入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增幅均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设立公益性文化人才工作经费120万元,文艺精品创作经费100万元等专项工作经费,2010年共计投入843万元,2011年截至9月已投入860万元,有效保障了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稳步推进。
三、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基层文化人才成长成才建好“舞台”。
一是本土文化人才“走出去”。全区已建社区文艺团队245支,精品艺术团队10支,广场舞蹈队15支。其中,东方宝贝少儿艺术团、宁波乡音艺术团等多次应邀去法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作访问演出。本土文化人才“走出去”,不仅宣传和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进一步提高了海曙区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外地文化人才“请进来”。分别邀请上海交响乐团、美国白老虎兄弟魔术团、俄罗斯冰上芭蕾舞团、西班牙弦乐团、澳大利亚铜管乐团等十多支国内外优秀文化团体到海曙交流演出,邀请部分区外文化人才作为民间文化顾问,通过建立文化合作关系,为区内的文化人才提供交流学习机会。三是基层文化人才“浮上来”。以“五个一工程”和全国“群星奖”为龙头,积极完善文化人才创作生产机制,加强重大题材策划,精心组织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为基层文化人才的涌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先后有近百部(件)文艺作品、文艺表演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奖项。其中,报告文学《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女声表演唱《网络女孩》等6件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省级“五个一”工程奖和“群星奖”,2010年《网络女孩》再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
宁波市海曙区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访问量:
地址:宁波市县前街61号
浙ICP备:05077413号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