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坚持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本地高校的人才资源,搭建平台,于日前成功促成8家辖区企业和宁波工程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通过“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途径,达到校企资源共享、共同育人、共促发展的目的,真正实现企业和专业人才的“零距离”对接。
一是实现由单个合作对象向多家合作单位拓宽。首批校企合作单位为宁波工程学院与8家具有代表性的辖区企业。宁波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在建筑专业有较强优势的本土高校,其建工学院专业类别齐全,设置的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均是建筑企业所需专业,其土木工程专业还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具有相当实力,因此工程学院成为海曙区选择进行校企合作的首家宁波高校。而首批成功与宁波工程学院签约的建筑企业,包括浙江森晟建设有限公司,海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多为规模较大、发展势头良好,且用人需求旺盛的企业,均具有房建、公路、市政、机电、建筑智能化一级资质,基本涵盖了建筑企业资质结构中的现有专业。同时,还有4家企业表明了签约意向。
二是实现由单纯安排实习向建立利益共同体拓宽。宁波工程学院按照搭建三个平台(职业训练平台、教学科研平台、技术交流与社会服务平台)、实现一个目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设思路,校企合作,内外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开放科研实验室、图书资料、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和联合培养企业员工等形式,设立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企业技术人才和员工的培训服务。签约企业在未来五年内设立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实践基地,不仅为实习学生提供实习场地,还将邀请宁波工程学院的师生参与有关项目的研发、设计、施工,策划等方面的实训活动。双方将在大学生(研究生)培养、社会实践、学生就业、科技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三是实现由简单推荐就业向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拓宽。海曙区按照“贴近行业、围绕专业、面向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充分发挥校企两种资源、两支队伍的优势,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把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把企业作为实习和就业基地,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量身定制”,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岗位明确,要求清楚,实习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合作企业,缩短了到岗位后的适应期,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有机衔接,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学校与企业对于参训师生实行 “五双”管理,即学生以双重身份(学生身份和企业准员工身份),完成双重任务(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通过双重指导(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达到双向要求(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要求),最终通过双向考核(企业考核与学校考核),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四是实现由物质、技术合作向物质、技术、文化全方位合作的拓宽。“校企合作”既有培养人才物质方面的合作,也有精神方面的合作,而精神方面的合作又包涵了校企文化建设。搞好校企合作中的校企文化建设,对于培养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次签署的产学研合作协议的一个最大亮点是学院将在未来五年协助签约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中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敬业奉献等精神文化,会对企业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文化崇尚创新、注重实效、雷厉风行、物质激励等优秀精神,也为校园文化的创新注入不竭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