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拥有一支政治素质优、群众威望高的‘红领达人’宣讲团,深入小区、楼道,传递十九大精神。”西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已经整合“民间名嘴”、义务宣传员、信息员、网评员等队伍资源,不断扩充宣讲团力量,通过举办“新时代精神”主题宣讲、“诗情画意 美丽西门”诗歌比赛、“喜迎十九大”微征文活动、“社会主义好”歌曲大赛等多种形式,丰富宣讲内容,不断将“新时代”精神内涵输送到基层“末梢”,目前已组织“十九大”相关主题宣讲活动10余场,吸引辖区群众500余人次。
快乐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戴黎明作为北郊社区“红领达人”的领头人,结合十九大,构思创作了锣鼓快板《欢庆党的十九大》,同时把2016年版本的《楼道党员学党章》进行了修改升级,创作了2017最新版的《楼道党员学新党章》,让新党章在党员群众间广泛传播,鼓励更多的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不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新党章。
除了“红领达人”的宣讲,该街道还开办以党工委主要领导、各基层党支部书记为主体的“书记讲堂”,主动带头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并通过“领导班子开党课”“基层党校”“强鹰学堂”等不同形式、平台学习传达十九大精神,通过结合书记领办项目认领“微心愿”“双推一引领、书记带头干”专项行动践行“微主题”,全面发挥头雁领航作用。
洞桥镇草根讲师宣讲十九大精神
“什么是新时代,我打个比方,以前家里兄弟多,有句话叫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现在你再看,谁还穿破的,时髦的小姑娘故意破几个洞不算哦。”日前,洞桥镇草根微宣团团长夏永元,在百梁桥村的群众文化演出之前,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宁波话,向在场的500多位村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因为我考虑到,做戏文的地方老百姓比较多,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十九大精神,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们去讲几句。”今年67岁的夏永元是洞桥镇的草根明星,多年来,他用地道的“乡音”结合身边事例宣讲党的政策,以自己独到的幽默讲演得到农村父老乡亲的喜爱。
这次为了更好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让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夏永元这几天每天晚上都在做功课,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十九大精神的讲课素材。“看报纸看电视,看到好的句子就记下来。”夏永元说,不仅要读懂,还要消化好。像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老百姓来说这句话太复杂了,要转化为口语,并通过身边的事例来解释。
短短十分钟的宣讲,台上深入浅出,台下掌声笑声不断。年逾八旬的村民老陈说:“我年纪大了,有些理论性的东西不太懂,经老夏这样一讲,我全懂了。”“普通人讲身边事,故事贴近我们生活,语言又幽默活泼,这样的宣讲老百姓爱听。”社区医生吴川良说。
“要根据老百姓的意愿和愿望,再根据十九大的精神进行宣讲,能使我们全镇的老百姓都了解十九大的重要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点力量。”这几天,夏永元还准备去各个村里走走,和村民们聊聊,听听他们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然后在他的课件中增添进新的内容。
红起社区把十九大精神送进老党员家
近日,南门街道红起社区党委“送学团”成员走进社区内的老党员家里,为他们送上刚刚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等十九大精神学习资料。
去年四月,红起社区专门成立了“送学团”,成员由社区党委委员、党员志愿者组成,“送学团”分成“平”“安”“和”“乐”四个服务组,为社区内27名高龄、重病、困难党员提供上门送课、代收党费、听取建议、看望陪聊等服务,让老党员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社区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现年90周岁的邵阿玲是一名有着61年党龄的老党员,她是社区“送学团”服务对象之一,红起社区“送学团”成员王祝芳、凌翠玉将十九大学习资料送到邵阿玲手上,受到老人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