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海曙党讯
2017年海曙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纪实
信息来源:《海曙新闻网》  时间:2018/2/7  阅读次数:10781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大城兴起,人才为要。
近年来,海曙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将“人才资源”作为强区之动力、创新之源泉、转型之关键,频施募才、留才、用才系列“组合拳”,以人才助推发展,让发展吸引人才,为海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截至2017年底,海曙区各类人才总量超过10.9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近6万人,硕士学位以上人才1741人,高级职称人才4103人,市“3315”团队及个人10个,市领军拔尖人才40人,市“海外工程师”28个,区级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42个。
诸政接踵出台广募众英才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在海曙,为顺应人才发展和成长规律,逐步建立起“1+X+N”(人才总政+分项实施细则+行业或领域人才专项政策)人才新政策和制度体系。新年伊始,海曙出台“百创汇海计划”,推出引才新政18条,以诚意满满的“五个1000万”广募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团队,助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海曙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引才新政18条’,目的就是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本土人才留得住、偏才专才用得好。后续还将有一系列配套工作,有关单位将及时出台相应配套实施细则,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海曙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各职能部门也陆陆续续向长期以来影响各行业、各产业人才集聚和作用发挥的机制顽疾开刀,除了已发布的人才购房保障、人才居住证政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初创企业成长指数管理办法等政策机制以外,不断完善中的人才“汇海”系列计划,将进一步提高海内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含金量和可操作性。
不断升级中的科技、招商、金融等产业政策,将进一步助力纺织服装、军民融合、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专业服务、时尚创意、科技服务等领域的本土紧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不难看出,如今的海曙,既注重顶层人才的引进,又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不但彰显了识才用才的魄力,更展现出了留才爱才的真心。
一系列新政的落地生根,将催生依据市场价值驱动人才、按照市场需求配置人才、凭借市场竞争激活人才的可喜局面。2017年,海曙区新增市“3315计划”团队2家,市领军拔尖人才20人,市级海外工程师10人。
高端平台发力担当火车头
在海曙,一个个高端平台的打造,给创新创业者予空间,给高层次人才以舞台,引得顶级专家携科技人才团队纷至沓来。
2017年,中科院(宁波)联动创新产业园、中国海曙-芬兰乌尔维拉人才技术交流合作平台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平台项目花落海曙。海曙恩科科技创业园、望春众创空间等首次跻身国家级科创平台,“海蓝宝”众创社区、博洋创客157、哈工大产业孵化基地等“双创”平台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
3月,海曙区与芬兰萨塔昆塔大区乌尔维拉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借助芬兰的科技、人才、教育等优势,以及海曙区的国际物流、加工制造等优势,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以海曙为基地参与到“一带一路”中国大战略发展中。目前计划在宁波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众创空间内共建的中国海曙-芬兰乌尔维拉人才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正有序推进,先期六个企业人才合作项目即将启动。
6月,宁波星箭航空机械有限公司和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共同组建的宁波中星中东欧新材料研究院揭牌,这是海曙建成的全国首个军民融合高端制造产业孵化平台,计划建成并投入运行5个应用技术研究室,培育和开展10个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项目,引进外国特聘首席科学家、院士30人,形成10个以上新材料创新团队,团队总人数达到100人。2017年12月7日,研究院承办2017中国(宁波)新材料产业化国际论坛暨首届中东欧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及人才发展论坛,邀请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保加利亚国家科学院、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等中东欧国家十余位院士及专家在海曙“论剑”。
年底,矗立在南站区域1.2万平方米的海曙人才开发广场雄姿渐显,将形成集人才创业、人才产业、人才交流和人才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人才开发服务综合体。“海蓝宝”众创空间,自2016年底晋级国家级众创空间后,2018年1月又入选第三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人才拉动产业成长加速跑
人才聚,产业兴。
集聚人才,助力海曙智能制造升级。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逐步造就一支以企业家、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引导重点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如雅戈尔、杉杉列入市“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名单,太平鸟、君禾泵业在主板上市,帅特龙、博洋、广博等3家企业被授予中国自主品牌(浙江)百佳企业等。
人才发力,实现海曙经济多轮驱动。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商贸商务、跨境电商等特色服务业,从产业税收优惠,高端人才引进,创新研发扶持,科技信贷提供等多渠道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去年成功获批省服务业强区试点。
新引进新金融领域管理及专业服务人才超百名,助推月湖金汇小镇入选省第三批金融特色小镇。加速实现海曙电商城的“腾笼换鸟”,大力引进跨境电商、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人才”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已汇集上市企业16家。在省经信委发布的2016年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综合评价结果中,海曙区位居第一。
蒋云晖创办的宁波邻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海曙区留创园发展的企业之一。自2013年起运营的“草料二维码”平台,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二维码在线服务平台,占云服务领域80%的市场份额,与阿里云、微信、用友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成为《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
在第一产业方面,加快培育农业新主体、新业态,实施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全年完成各类培训2750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650人次,农村电商人才1057人次。涌现出一批引领产业创新,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业人才。比如,洞桥镇种粮大户、“农业吉尼斯狂人”许跃进,7年时间里创造了9项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
尊才留才营造环境新生态
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是提高人才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
为此,海曙不断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打造优良环境,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
不久前,各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首次向区委作专题人才工作述职,各单位一把手纷纷走上述职台,介绍一年里辖区人才工作取得的突破和成效,接受人才代表的现场评议打分,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为共识。
为了拧出一股人才工作的合力,有关部门强化人才工作考核和专项督查,由单一考核向分层分类精准考核转变、指标刚性分配向开放式加分激励转变,推动了人才服务工作的良性循环。
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带头招揽人才、服务人才,区级领导同30余个高层次人才项目结对,经常性开展联络走访活动,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各项需求百余项。新年伊始,区级领导又带头慰问看望12名人才代表。
海曙上上下下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使得各单位在人才引进培育、人才作用发挥、人才平台建设、人才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形成了你追我赶、互相比拼的良好局面。在融合期财政资金压力较大情况下,着眼需求提升服务,不断加大人才优先投入力度,支持重大人才项目引进。2017年人才专项资金达1.1亿元,同比增幅97.7%。
自海曙打造“人才安居工程”以来,已有7名高层次人才获购房补贴105万元,4034名基础人才获购房补贴9500余万元,推出72套人才公寓,为重点项目人才提供居住保障。
此心安处是吾乡。为真正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海曙出台引进人才居住证政策,让人才“留得下来”;举办2017“遇见合伙人”财智合作沙龙为20组人才企业与投资方“牵线搭桥”;举办首期“百创汇海”创新人才工作专题培训班,打造专业化人才工作者队伍。
如今,在海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越来越浓,高层次人才的归属感越来越强。下一步,人才住房支持体系、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服务举措还将不断完善。各类人才创新热情和创业活力充分激发,海曙将成为人才逐梦圆梦的家园。
宁波市海曙区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访问量:
地址:宁波市县前街61号
浙ICP备:05077413号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