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水镇由镇党委牵头、各村党组织联动,对房屋、土地等闲置村级集体资产盘点整合、规模利用,为农产品产业化提供各种扶持,破解山区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难题。在这个基础上,实行农产品“一村一品”,村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产品质量保障和销路开拓,实现了浙贝母、白果、花旗芋艿等一批优质农产品的统一收集、统一包装、统一出售,帮助村民增收致富。通过镇党委牵线搭桥,富农浙贝母专业合作社与省中药研究所等单位建立科研合作关系,成功繁育出优质贝母品种“浙贝3号”;同时引荐联系金华等地药材市场和医疗机构,助力合作社将章水的浙贝母卖到了全国各地,去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
鄞江镇党委则探索农村区域化党建新模式——田园党建综合体,将建岙村、梅园村、沿山村、大桥村等四个村党组织及区域内的“两新”党组织有机结合起来,盘活辖区红色农旅资源,打造“红课”(红色课堂)、“红拓”(红色拓展)、“红餐”(红色简餐)、“红宿”(红色民宿)四位一体的组织生活学习体验复合形态。鄞江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列入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以来,去年接待71个党组织6800余名来访者,鄞江红色资源人气集聚。与此同时,镇党委积极与草木间、梅景苑等具有农创特色优势的“两新”组织合作,吸纳趣湾银杏庄园、郭斌锦鲤、国昌茶场、鄞江商埠等农旅企业参与,构筑“党建+农旅发展”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党建+治理” “网格和说事”构建和谐乡风民风
居民千件事,村社一张网。2016年,海曙区推出了以基础网格为组织单元、以多元参与为服务形式、以党员志愿者为主要力量、以信息化手段为技术支撑的“网格党建”新模式,通过“全域化”设置网格党组织、常态化构建网格党建运作机制、“立体化”健全成效评价体系,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
现在,这张网全面覆盖到乡村。网格内实行“1+1+4”网格党建队伍配置,每个网格建立以网格长(网格员队伍)和网格党组织为主体,整合两代表一委员、在职党员、乡镇联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形成“1+1+4”的党群服务团队,畅通“一访、一网、一栏、一线、一平台”的“五个一”党群沟通途径,建立健全月度网格长例会、季度党群恳谈会、半年度民情大接访等制度,及时主动排查隐患、化解矛盾、服务群众。
石碶街道建庄社区庄湾沁园是不久前投入使用的农民安置小区,从村民转变为居民,有些农村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在入住之初,楼顶私自违章搭建、公用楼道堆放杂物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该社区网格党员坚持发现一起、上报一起、调处一起,成功处理32起相关违建,现在小区再没有出现一起违章搭建。
这样的案例海曙区不在少数,2017年度,通过“网格党建”化解各类矛盾1000余个。
在全区全面推广“村民说事”制度是海曙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又一个有力抓手。村党组织搭台,通过“说、议、办、评”四个流程,围绕环境整治、综合治理、养老、教育等问题,让群众有力说事,村党组织有力办事,推动矛盾化解、共谋集体发展,形成了稳定和谐的基层自治局面。
海曙区高桥镇民乐村实施“村民说事”模式已有多年,专门成立了由党员和村民骨干等10余人组成的“村民说事团”,开展“一月一议”。
民乐村菜市场环境就是通过今年年初的“村民说事”后,进行综合整治,卫生情况有效改观。该村党员谢江伟深有感触地表示:“老百姓对村里的发展都很关心,通过‘村民说事’把他们的想法建议表达出来,接下去我们工作的思路多了,阻力少了,工作成效也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