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培训推动,打造学习型社工。建立以海曙区社区学院为依托的区社会工作者培训基地,开展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普及培训、职业资格的考前培训和社工的继续教育等工作,要求每位在社区的社会工作者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设立学习计时卡,实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备案。同时,制定2008年社会工作培训计划,推出“菜单式培训”,开设 “老年人心理调适”,“青少年心理调适”,司法矫正、残障康复等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和“群众需求的挖掘”、“社区工作礼仪”、“社区专职工作者心理调适”、“社区组织的培育”等选修课程,满足社区工作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是才艺带动,打造复合型社工。依托社工风采展示活动,推出8个竞赛项目。通过征文、演讲比赛,提高社工的协作与表达能力;通过电脑操作和海报制作比赛,提高社工运用无纸化办公设施、多媒体、宣传工具的技能;通过个案情景模拟和社会调查方案设计,增强社工的矛盾调处、组织协调、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通过社工“卡拉OK”大赛和文体表演,展示社工的新风貌。同时,采取师徒结对、上谈心课,促进社工的交流和传帮带。
三是实务驱动,打造专家型社工。建立20个社区社会工作示范性岗位,唱好“1234567”,即:建设1块宣传阵地,完成2个典型案例,参加不少于3次的小组活动,结对帮扶4户重点服务对象,每月巡访不少于5户服务对象,提供不少于6条书面形式的意见或建议、调查报告、体会,组建不少于7人的专业义工队伍。在全区开展社会工作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印发《海曙区社会工作案例汇编》,带动社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解决具体的社会工作问题。发挥社区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的作用,开展以“上一堂谈心课、带好一群新社工、提交一组合理化建议、培育一批民间团队,跟踪辅导一批社会工作个案”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