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企业班。实施“定单式”人才培育模式,达到教学与市场的结合,教学与产业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的含金量,满足企业“进来就用”的第一需求,通过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和大力参与,目前海曙区企业已分别在高校建立了“太平鸟班”、“南苑班”和“维科班”。
二是开展就业指导。定期举办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会,重点解决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和工作经验缺乏两大难题,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使就业指导与业务培训相结合。今年,海曙区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题为“掘人生第一桶金”毕业生创业培训会,内容涉及工商、地税登记及相关优惠政策。
三是帮助职业规划。定期跟踪调查已在该区短期工作的大学生,通过召开座谈会、向所在单位了解等形式掌握大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迷惑。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及事业成功人士帮助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建立毕业生自主创业俱乐部,选择部分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成为会员,通过俱乐部活动,使自主创业学生与企业老总接触,汲取创业直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