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快以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引进步伐。着手制定《海曙区关于进一步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办法》、《海曙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海曙区加快引进培养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若干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进一步完善海曙特色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提高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利用辖区及周边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资源优势,帮助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技术或产业战略联盟,进一步规范区科技创业中心的运作,支持重点企业以项目推动集聚创新型人才。认真组织企业参加“毕洽会”、“浙才会”、“专洽会”等各类人才、智力交流活动,完善网上定期人才交流集市制度,扩大网上人才交流规模,鼓励以项目合作的形式柔性引才,加快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二是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挑战,根据不同层面、不同能力和不同需求,组织并选送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各类培训,以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人才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选拔国家、省、市各级专家和人才,深化区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做好高层次人才开发培养工作。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强化继续教育,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重视技能培训,促进技能交流,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明确职能部门责任,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者的评价、选拔、培养、激励等制度,继续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以区管领导干部和区管后备干部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组织中青年干部挂职实践锻炼,建立公务员综合素质网络培训系统,选拔推荐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国内重点高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党政人才整体素质。
三是营造人才工作环境优势。拓展人才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开展人才工作进楼宇活动,完善楼宇人才工作站,规范人才工作站制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人力资源经理联谊会。努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海曙区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政策,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和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继续完善《海曙区高校毕业生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规范毕业生实践基地。发展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努力促进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走访联络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企业人才服务信息。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为企业引进和开发国内外人才智力提供优质服务。继续深入开展人才工作服务“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活动。做好人才引进信息统计工作,健全高级人才信息库,掌握人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