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中,海曙区在构筑区域性布局模式、综合型服务系统、开放式活动平台、长效化运转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创新,以增强党在楼宇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商圈党建工作,着力打造“发展强、党建强”的商圈楼宇建设新局面。
一、搭建组织构架,形成工作机制。长期以来,商圈内由于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独立性流动性强、价值取向差异化,党组织相对分散,党建工作缺少可依托的平台和支撑点,存在部分有效资源和优秀人才游离于组织之外,一些党员脱管等现象。海曙区积极探索,在全区建立起以街道、社区为基础,以商圈为重点,发挥辖区单位优势,区域党组织和党员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建立商圈综合党委,根据商圈内商务楼宇、专业市场、行业协会特点,通过单独组建、片区联建、挂靠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并将其纳入商圈党委统一领导,形成“商圈综合党委(总支)――楼宇(功能区、行业)联合党组织――‘两新’组织党支部”的组织构架。建立区委城市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街道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商圈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三级协调机构,以“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办”的形式促进商圈内各类组织横向互动。
二、 注重选优配强,充实党建力量。为完善队伍结构、提升工作水平,根据商圈建设发展需要和党建工作特点,商圈党组织努力把好选人用人关,确保党建工作管得好,抓得牢。一是配好党组织班子。为选好配强商圈党组织班子,党委采取党组织推荐、商圈企业和商户联名推选、公开招聘等办法,将一批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懂得经营管理、拥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充实到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去。二是选好党务工作者。为加强商圈党建的指导力量,专门选派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工作,并通过公开招聘,配备优秀年轻、积极向上的党员干部担任专职党务工作者。如天一商圈抽调4名优秀年轻干部专职从事商圈党建工作,聘请4位党建专家顾问为商圈党建出谋划策,定期举办商圈党建工作论坛;将天一商圈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选配2-3名素质高、热情高的党员担任专(兼)职指导员、联络员。三是注重提高素质。建立区党务工作者指导中心,建立健全商圈党务工作者定期轮训、上岗资格、工作交流制度,不断提高商圈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
三、突出商圈特色,丰富服务形式。商圈党委突出服务特色,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民主水平、工作水平和满意程度。一是从服务企业入手。始终坚持“做业主政治生活知己、经济运作参谋、法律保护依托”的理念,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如天一商圈推出“四式”服务,即“委托式”就业揽才服务,“预约式”法律维权服务,“保姆式”经济发展服务和“酒店式”会务接待服务。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月活动,共有36条合理化建议被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举办“科学发展创先进,立足岗位争先锋”主题座谈会和创先争优誓师大会,号召广大党员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截至目前,共接待求职人员176人次,提供各类咨询服务163次,为商圈企业推荐207人。二是从服务党员入手。开展党务政策咨询、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流动党员接待、来信来电来访处理、困难党员群众帮扶等服务。搭建以各类“俱乐部”、“联谊会”为纽带的联络互动平台,组建乒乓球俱乐部、瑜珈沙龙、单身联谊会等组织,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强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党员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三是从服务社会入手。要求党员积极发挥作用,开展志愿帮扶,爱心义卖,义务献血等活动,为党员干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搭建平台。如天一商圈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政策技术、爱心帮困、社会公益和便民利民四个服务队,共有注册志愿者300多名。先后开展绿色环保、科普节能、扶残助弱、交通劝导、无偿献血、爱心义卖、广场服务等活动,形成以“天一爱心义卖基地”和“锋领天一•网络义卖”为支点的“实地+网络”立体义卖模式。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5场,服务市民3200余人,举办爱心义卖14次,筹集善款近27万元,救助困难党员群众180多人。
四、整合商圈资源,坚强活动阵地。针对商圈实际,根据商圈党员需求,综合党委积极整合辖区内党建资源,联合各部门、专业公司提供全方位、贴心式的专业服务。一是建设商圈党员服务平台。按照“四室两网一栏一窗口”功能要求(“四室”即党员活动室、电化教育室、接待谈心室、图书阅览室,“两网”即党员信息管理网、服务热线电话网,“一栏”即党务公开栏,“一窗口”即要有接待党员群众的窗口或服务台),将基层党校、远程教育站点、党内信息管理网络、党员IC卡管理系统、党员志愿者队伍等纳入党员服务中心,实现商圈功能厅室的综合性、整体化、多用途布局。二是开辟信息交流教育平台。根据商圈党员年轻人比例较大,普遍文化程度较高,思想较活跃等特征,商圈综合党委积极探索,创建党员“网络家园”虚拟平台。在原有党建网站、“党员通”信息系统、QQ群、MSN群的基础上,推出党员卡、手机报、党建博客、党建微博、短信互动平台等新载体。如天一商圈党委周末开通“远教影院”、“求是讲堂”等,鼓楼商圈党委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开展“小班化”教育,南站区域党委发挥辖区共建单位作用,定期开展外贸企业网上咨询服务等,积极运用网络技术优势活跃党内生活、开展党的活动。三是开拓活动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广布商圈的电子显示屏、移动传媒、网络电视、局域网络等新传媒资源、新传播手段,在楼宇、专业市场等广泛开辟党员意见箱、党务速递栏、党务公开栏、政策宣传窗等一揽子项目沟通讯息、传达精神为内容的“党建直通车”,以楼宇、楼层、楼片为单位发挥普通党员作用做好信息采集、发放和更新工作,宣传创先争优活动、发布最新活动信息,进一步形成舆论和宣传工作氛围。
五、注重制度规范,强化党建保障。商圈综合党委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统筹推进党员先进性建设。一是在责任机制方面。推行《“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细则》、《关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商圈党建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制定《“两新”组织党组织“争五星、创五好”活动办法》,在已完成“达规范、创五好”任务的“两新”组织党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商圈党建责任体系中,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对商圈内各类主体的沟通、协调和指导;商圈党委主要负责本区域内各类“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统筹管理和未建立党组织的单位的协调联络;商圈企业党组织主要负责抓好所在单位的党建工作,并主动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通过纵向横向的互动联动,促进党建工作各项职责任务的有效落实。二是在民主机制方面。针对商圈党员自主性强、参与意识好的特点,积极推进党内民主示范工程建设,在天一商圈推行“两新”组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党委班子实行“三上三下”公开推荐,党员大会直接选举。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和联络站,邀请商圈党代表出席区委全委会和党建工作会议等。积极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大力推动商圈“两新”组织党员发展。三是在激励机制方面。实行商圈党员承诺践诺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如鼓楼商圈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采取“大家谈”、“民主评”、“群众推”等形式,及时发现和掌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方面的先进典型,挖掘、树立具有时代特征鲜明、群众基础深厚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树立和培养先进典型作为凝聚民心、鼓舞士气、促进工作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