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目标考核杠杆,完善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街道部门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人才专项重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党政领导联席专家制度、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等工作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全区目标考核,细化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和街道,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要求,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优化人才发展布局,围绕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打造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区,全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的深入实施。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2009年1000万元人才专项经费保障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满足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重大项目实施的需要。同时,结合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整合全区人才工作职能部门力量,组织编制《海曙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十二五”人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分解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各项任务,研究制定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政策的配套实施办法,设计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工程’”、“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文化创新创意人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医疗卫生人才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9项重大人才工程,为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人才发展环境建设,给力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构建促进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引进、选拔、培养、评价、激励、服务等方面政策机制,形成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如,制定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政策,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到海曙创新创业,对入驻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区级财力部分,由区财政全额补助,并给予入驻企业50%的物业管理费补助和30%的租金补助,对携带先进技术项目来海曙创业的海外留学生给予10—50万元的政府补助。营造重才爱才的社会环境,积极培养和发展创新创业文化,大力营造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人文环境;广泛开展建设人才强区创先争优活动,大力表彰人才创新创业先进典型、重才爱才先进单位,让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育才用才的积极性。如,组织部作为人才工作牵头抓总单位,在部机关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中,部会领导和各科室分别联系“双强争先”示范企业创建单位,结对1-2名企业人才,分段分批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沉下身去换位思考,面对面广泛听取人才所思、所忧、所盼,努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并结合春节等节假日慰问,区领导走访企业人才,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并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三、打造特色服务平台,赢取人才竞争先机。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整合优化市场服务资源,建立一体化的人才与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智慧人才公共服务产品,积极开展网上在线服务,提升人才服务信息化水平。如,81890企业人才服务促进中心,依托81890求助服务平台的品牌效应,整合市内乃至全球知名的人才中介机构,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人才派遣、猎头服务、政策咨询、人才推荐等服务,实现企业人才工作问题有问必复、跟踪解决,2010年,该平台共受理人才相关业务173件,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相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同时,为建设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环境,通过创新楼宇人才工作模式、提升楼宇人才服务水平,进一步创建服务平台,强化后续服务依托,大力提升楼宇人才服务站功能,为企业推送高质量人才服务。先后组织多次最新人才政策案例分析,发布社保补贴、引才补贴和培训补贴等办事指南,帮助解答企业较关心的政策补贴相关问题,得到了广大人力资源经理的充分肯定。去年,借助楼宇人才服务站“人才库”信息平台挖掘就业岗位2556个,向社会公众发布岗位需求人数16493人,向企业发送各类服务信息4000余条,通过信息平台为企业推荐符合条件的人才2893人次。指定专人负责企业联系工作,定期组织安排工作人员走访辖区企业,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掌握企业人才现状和需求情况,在企业招才高峰期开展上门服务、现场服务,去年共协助61家企业申报毕业生社保补贴431682.1元,受益人数达4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