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南门街道以“一人一岗”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党建特色片打造
信息来源:南门街道党工委  时间:2016/6/5  阅读次数:2692
按照“点线建精、整片建强”的要求,南门街道发挥澄浪社区党员“一人一岗”志愿服务起源地的核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的红起社区、周江岸社区,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党建特色片,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启社区治理新模式。
一、立足优势,凝练特色,树立党员志愿服务标杆
1996年初,南门街道的一位老党员在“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问卷上,郑重地写下了“给我一个岗位,奉献一份余热”的倡议。当年3月,党员“一人一岗”志愿服务活动在澄浪社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01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视察社区时题词:“发挥共产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由此拉开了澄浪社区“人人都是志愿者、处处都有岗位、时时都可奉献”的志愿服务序幕。如今,澄浪社区“一人一岗”志愿服务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党建品牌,共开发提供岗位4260个,涉及政策宣传、民事调解、治安巡逻等28个种类,每年参与居民达5340人次。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百家文明社区创建示范点”、“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志愿者先进集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二、辐射引领,共同带动,提升党员志愿服务的片区
街道党工委按照“辐射、带动、引领”的思路,不断加强澄浪社区与其他社区志愿服务的联系,并通过优势服务,达到优质资源共享、服务心得共享和先进思路共享的目的,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党员“一人一岗”这面大旗的号召力,使得党员志愿服务整片提升。一是典型辐射,即优势志愿服务团队走出社区,服务片区,如澄浪社区的茆律师民情代理站,通过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对象扩面、服务区域扩大的形式,让更多的居民百姓得到了法律援助,近日,茆律师民情代理站还进驻了街道法治促进中心,为全街道的居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二是先进带动,即大社区大团队带动小社区小团队,共同发挥志愿服务特长,充分利用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优势,让社区较大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如澄浪法律促进团与片区内其他社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如不老松服务团形成帮扶指导、出谋划策与活动共办的志愿服务形式,使得小团队能够依托大团队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服务提质、提效、提气;三是特色引领,即针对不同区域,按照不同百姓需求提供不同的“志愿服务供给”。如周江岸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一些公共便民服务尚未有效覆盖。为此,澄浪社区召集号召澄浪和周江岸两个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成立了365党员服务中心,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不同服务套餐,涉及家电维修、家政服务、康复指导、心理矫正等多项服务内容,被居民亲切地呼为“社区81890”。红起社区积极探索与南塘老街的党建共建模式,充分挖掘南塘商圈党建资源,建立在职党员资源库,壮大社区“一人一岗”志愿者队伍。
三、强化管理、倡导自治,提高党员志愿服务实效
澄浪社区主动对接需求、对接服务、搭建平台、拓展载体,不断提升党员志愿服务的实效性。
一是双向对接,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针对性。推出了“一人一岗”岗位特长表,让每一位有志于投身志愿服务的党员将希望提供的服务和特长记录,并设置规范三十类志愿岗位,确保服务广泛化多样化;根据平时社区党员“微心愿”和社区其他居民服务需要进行“双向对接”,此外,还依托81890志愿服务中心的“大数据”将党员志愿服务信息纳入社区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数据库,通过数据匹配、服务对接和个性定制的方式,既能够发挥志愿者的特长又能提升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是构建网络,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便利性。以就地、就近、就便为原则,通过党员一对一、多对一的供需对接模式,构建社区—小区—楼道三级党员“一人一岗”志愿服务网络。探索推行“1+E”党员服务模式,即每1个居民小区设立1个党员志愿者服务站,365天为居民提供零距离“一站式”服务。通过志愿服务站点建设, 逐步形成了“一人一岗”志愿服务由“一对一”、“一对多”的单打独斗形式逐渐演变为“多对一”、“多对多”的组团服务模式。如在职党员王振华、陈新星主动要求加入设置在幸福老顽童工作室的助老义工服务队,与社区孤寡老人进行组团帮扶活动,大幅提升了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三是倡导自治,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参与性。积极探索“五联”、“四议”工作法,形成党建引领社区自治新模式。一方面以志愿服务项目催生社会治理原动力。通过建立多重保障机制,引导志愿服务团队从松散走向有序,并由相应的志愿服务团队承接不同的服务项目,让居民在自主参与中体会到“社会治理”的乐趣,周江岸365党员服务中心、澄浪“乐龄俱乐部“等项目成效显著,深受好评。另一方面以群众的能量葆党建品牌发展动力,设立“连心厅”、“居民说事会”、“开放空间”等议事载体,调动了广大党员和社区群众以及辖区单位多方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努力集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使社区党建工作更接地气、更聚底气、更积人气。红起社区金茂府工程噪音扰民扬尘、澄浪堰路绿化责任主体认定、周江岸“诚信亭”建设等问题在群策群力中得到有效解决。
宁波市海曙区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访问量:
地址:宁波市县前街61号
浙ICP备:05077413号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