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阵地建设为抓手,整合区域资源,延伸服务触角,为基层支部开展学习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是在阵地建设上注重统筹考虑,优化布局。以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为基点,调动区域公益场所闲置资源,如“中盟”、“金融史馆”等开放式组织生活阵地,着力打造党员促学的平台、党性教育的讲台、服务群众的舞台和党建活动的展台,同时,建立健全党建功能基地、党员故事区、党群互动网等开放党建点,将党建资源进一步下沉至基层,为党员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二是在资源整合上注重互通共享、向下倾斜。结合街道民生微项目,整合区域内分散的党建资源,形成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及时向一线输送,为基层开展学习教育提供支持。同时,发挥基层宣讲团力量,提供“点单式”党课。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基层共开展学习教育70多次,受众超2万人次。三是在学习教育上注重丰富形式、载体创新。以“基础+创新”为整体思路,采用集中授课、送课上门、线上微学等方式,督促党员干部学实学透。特别针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各类研讨,提升学习实效。今年,针对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质量不高的情况,开展“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主题研讨,评选示范点,供其他支部参照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三、党建引领、攻坚克难,让党员干部有激情、有担当。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引擎,以补齐短板为目标,注重激发党员干部主动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效打通服务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做实“班长工程”,抓关键、带队伍。以换届为契机,将一批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选任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并对新任“班长”实行“老帮新”培训,建立“和谐共促岗”,完成新老班子交替,助力提升基层支部整体工作水平。二是通过做实“党建项目”,补短板、破瓶颈。开展“锋领项目”,以支部认领党建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支部主体作用。开展学习教育以来,20个重点民生项目落地,38个社区支部认领对接,统筹解决了一批家风培育、公益志愿、居民自治等热点难点问题,营造了全民齐参与、真参与氛围,街道成为宁波市唯一一家纳入全国50个社区治理创新深度观察点单位。三是做实“民心工程”,接地气、惠民生。坚持问题导向,融改于做,使学习教育成果惠及民众。完善“五联三帮一述”制度,持续推进干部联支部“一线”行动,76名机关在职党员深入42个志愿站点,今年已认领邻里关爱、爱心帮困、环境美化等40多个公益项目,目前解决实际问题30余件。优化“211社会组织培育”计划,通过“党建+”模式引领社会组织认购民生项目,发挥党员干部在公益志愿中的锋领作用,主动为民服务。在开展的首届社会组织参与民生项目承接会中,社会组织主动认领项目15个,助力民生项目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