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做强基层自治的“第一堡垒”,让“组织嵌入小区”。健全新型小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居民自治模式,第一时间成立小区党支部,形成“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党建工作体系。结合新型小区楼层高、单幢户数多的特点,针对性推出党员楼层包联机制,通过开展“居民走访日”“党员轮值日”等活动,织密党建引领的治理网络。完善以骨干党员领衔的小区理事会,通过党组织首议、理事会商议、居民做决议的方式商议解决居民共性问题,加快红色业委会的孵化进程。截止目前,已依托小区理事会,成功解决了小区188个地面、1800多平方的停车位复绿,小区活动空间规划、小区水循环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发挥党员群众的“第一特长”,使“治理融入小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建立特色化的党员挖掘骨干、骨干团结群众的党员引领机制,结合新小区资源优势,围绕兴趣聚人,培育友帮团队,分别建立涉及旅游、团购、宠物、摄影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七大红“邻”友帮团队,让小区居民“组建自己的队伍办自己的事”。利用小区当前空置的架空层打造友帮团队专属会客厅,为友帮团队提供家庭结伴、邻里结情、小区结缘的社区空间,将团队转化为社区治理服务的重要力量。红“邻”友帮开展以来,开展了大大小小各类服务百余场,其中医友帮实现“零外援”核酸检测“自主微循环”、学友帮建立双减课堂、宠友帮提供隔离居民的宠物服务、团友帮提供共富农产品团购。
三是回应小区居民的“第一诉求”,把“服务深入小区”。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推广党建帮办模式,探索供需匹配机制,在“自帮办+内帮办+外帮办”的基础上,推进小区帮办员机制,积极回应新型小区居民的民生诉求。充分利用小区活动室、架空层、连廊等公共空间,通过联动部门、协同群团、社会参与的方式,形成“一堂一会二团”服务治理场景,即举办“亲青课堂”,组建“青少年理事会”,成立“青治握握团”,打造“银辉智囊团”,以小带大,串起“全龄友好”大场景。截止目前,已开设“亲青课堂”等托管课程、暑期学校、幼儿辅育课程等各年龄段活动125场,校外少工委模式,作为全市唯一的案例,得到了中央少工委的点赞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