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盘活资源“存量”,深挖红色文化“寻根溯源”。深挖红色富矿,联合高校等智力资源组建专家团队,深度发掘本土红色文化,整理汇编20余本党史类书籍,涵盖85个革命故事。以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为核心,串联建岙车站、建岙妈妈故居、周飞米店等7个红色遗址点位,打造建岙特色红色研学游线,进一步扩大了红色朋友圈。融入数字化技术与新业态,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数百万字的报刊、文件、回忆录等文史资料中,挖掘出大量梅园片区的红色史料,以数字化手段赓续红色血脉,吸引更多年轻人主动了解红村故事。
二是扩充队伍“数量”,赓续新生力量“后继有人”。依托党群组织严选红色推荐官志愿者,持续扩大红色推荐官队伍,近期共开展5次志愿者选拔与专题培训会,提升推荐官队伍和讲解水平。创新“1+3+N”红村推荐官体系,以“老带新、新带青、青带创”的三带模式,在第一代红村推荐官唐亚凤、第二代红村推荐官唐波波的指导下,打破代际鸿沟,传承红色文化,引导每位青年红村推荐官走上了自己的红色历史讲解之路。目前团队已有不同语种的老中青讲解员120名,红‘创’团队成员24名,以不同年龄层段的宣讲展示着建岙红村的“过去时”、“进行时”和“未来时”。
三是打造新型“流量”,助推红村故事“着色升温”。加强与行业协会、艺术团体等组织的交流合作,拍摄了《梅园密码》《破晓》等微电影,试水了《梅园旧事》剧本杀,创作了《曙说·红色薪火传承线》红旅推广视频,还编排了《建岙妈妈》《周飞米店》《阿拉林大队》沉浸式话剧,构成了《梅园密码三部曲》,其中《阿拉林大队》于今年八月首次公演,真正将建岙打造为红色实践教学点,为红色文化宣讲提供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支撑。依托建岙大会堂等7处红色阵地,开展“鄞江青廉说”“我在党群阵地听党课”、朗诵《听·见红色家书》等宣讲活动,全年为超过400个团队、约2万人次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