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街镇党委始终把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其中村书记到龄退职调整工作作为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来推动,把功夫下在选前窗口期,逐村分析研判。目前已完成13个村的到龄村书记调整,数量占全区三分之一,村书记总体平均年龄从55.75岁下降到48.61岁。
一、超前谋划,统一思想,稳步夯实“基础桩”。面对需要调整的村书记基数大、时间紧的形势,实行工作前置、力量前倾,为筛选后备力量提供充足时间。一是明确要求。提前谋划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镇村书记队伍结构,在全区率先明确新选任的村书记须符合50周岁及以下、大专以上学历要求,制定《2024年度横街镇“固本强基,争先攀高”行动方案》,定期听取联村领导关于所联村的后备力量走访座谈排摸情况,形成全镇一盘棋的工作局面。二是统一思想。在历次村书记例会、党纪学习教育等会议上,向村书记传递到龄退职的信号;结合联村走访,与村书记开展谈心谈话,争取现任村书记在思想上与镇党委保持一致。三是广泛动员。面向全体党员广发“招贤令”,对有返乡意愿的党员建立了后备力量“蓄水池”,着力破除“山区村后备人才不足、选择面窄”的问题,目前已建立56人的后备人才库,确保每个村储备1-2名主职后备人选。
二、挂图作战,审慎推进,稳步筑起“承重墙”。为确保村书记调整有序平稳,制定了《横街镇村党组织换届分类管理情况表》,形成“一村一方案”。强化分析研判。明确调整方案、倒排时间,从村情复杂程度等方面认真研判,开展风险评估,细化各个环节,对村情复杂的村,逐步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干扰因素。开展党员座谈。与所在村党员进行“座谈”,由联村领导带队,分组开展党员座谈,座谈13个村700余名党员,平均座谈率达80%以上,全面掌握村情民意。顺利完成新老交替的13个村书记均从后备人才库中产生,最高学历为全日制研究生,平均年龄48.61岁,涵盖了综合服务型、引领发展型、矛盾调解型、助力攻坚型等多层次人才。
三、选好用好,平稳过渡,答好换届“答题卷”。对离任原村书记,及时关注其思想动态,确保“退有关爱”;对新上任村书记开展针对性培养,确保“进有保障”。一是新老传承。聘请离任村书记担任“桃源顾问团导师”,明确3方面12条“传帮带”工作要求,助力新任村书记迅速成长、顺利履职,同时增强离任村书记的荣誉感、归属感,引导激励他们继续发挥余热、建言献策。二是联建帮带。通过筛选匹配,搭建党建联建平台,让新老书记签订党建联建结队共进协议,以老带新提升新书记的工作能力。三是赋能提升。为尽快帮助新书记适应角色,强化新书记的履职能力,提高村干部整体的素质,9月底我镇举办了村书记例会暨基层权力末梢治理专题培训班,从锻造“头雁”队伍的角度,围绕基层党建工作、三资管理、耕地保护、村级交易及信访工作等重点攻坚领域,邀请市区镇三级师资开展授课,为新履职的书记系好第一粒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