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护航中心为要,汲取立根固本“源头活水”。讲政治,谋全局,旗帜鲜明提升组织引领力。一是在聚心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15次、党纪学习教育工作调度会2次,下发《条例》1477册,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64场次,参学1000余人次,将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二是在聚魂上续根脉。“曙色梅园”数字馆正式开馆,云上档案实体覆盖5478个名词、857个事件,打造以党员教育、纪律教育、党性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组织生活基地。首演《阿拉林大队》沉浸式红色话剧,与《建岙妈妈》《周飞米店》构成《梅园密码三部曲》,实现与时代、历史、精神同频共振。三是在聚力上求质效。构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推动党建工作向“拼经济、抓发展”各领域全链条延伸,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7.28%,争取专项债劵资金1.04亿元。以“七张问题清单”为抓手,完成12个问题整改闭环,在小切口中解决大难题。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年度三件事”36件,督进度、督质效、督责任全面发力。
以古城复兴为轴,发掘乡村振兴“新渠之水”。谋新篇,焕新颜,真抓实干凝聚发展向心力。一是用实绩推动片区发展。深化“千年古城复兴”“红研小镇”“稻香牧歌”党建联建机制,中部灌溉遗产博物馆、它山堰村道路及景观提升工程、它山蝴蝶谷农文旅一体化项目有序推进,古镇面貌不断焕新;北部建岙红村4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谋划锡山磊区域开发,红旅阵地不断拓展;南部未来乡村共富项目基地完成主体建设,农旅配套不断完善。二是用实干做好惠民文章。突出党建引领、担责履职,全力畅通“生命通道”,14个联村组下沉村社,拆除消防隐患违章搭建317个点位、37638㎡,工作评价分居全区第一。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探索实施“党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持续完善老年助餐和居家养老服务,李兴贵鄞江实验学校正式启用,创新打造乡野版“最美上学路”。三是用实功筑牢阵地根基。持续提升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功能,探索流动党员“一人一岗”模式,启动“风筝归家”计划,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创新“1+3+N”红村推荐官体系,招募讲解员120名、红“创”团队成员24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统战“同心荟”提升工程完成验收,做好它山谷地重点群体稳控工作。
以笃行担当为基,激活基层队伍“一池春水”。寻良方,谋共治,多点发力强化基层队伍战斗力。一是头雁领航明方向。坚持早谋划、早部署,及早做好村社换届前期准备,对14个村社、695名党员、132名村民开展全覆盖走访谈话。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强后备力量储备,摸排“10类人员”289人、主职后备力量33人,完成3名村书记调整优化。建立“它山首席导师”制度,突出以老带新,进一步优化人员进退留转。二是强雁带动促共建。围绕契约共建,选优配强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领办民生实事项目6个。启动社工成长“Yin”计划培育项目,完成7期培训交流。联动开发鄞江骑士E联盟、千里E家亲、红色E课堂、暖心E路行四大行动,实现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三是群雁齐飞塑品牌。探索党建联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大力实施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工程,以党建引领“居业物”三方协同共治,焕新梅景苑彩虹天梯做法获人民日报、浙江党建报道。创新“红马扎议事会”党群议事协商机制,成立村社“红领”网格服务队14支,开展服务50余次,推动红色触角进网入格、分楼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