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帮带制”实现“1+1>2”。建立帮带机制,助力新书记成长。为帮助新书记更快适应岗位,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完善老书记的传帮带,建立“桃源顾问团”帮带对子14对,通过面对面、手把手、传经验、交任务、压担子等方式达到“1+1>2”的效果,让好传统薪火相传、好经验倾囊相授、好作风常见常新,实现新老书记的平稳过渡和工作的无缝衔接。通过聘请离任村书记担任“桃源顾问团导师”,明确3方面12条“传帮带”工作要求,助力新任村书记迅速成长、顺利履职。设立每月至少一次的正式交流会,由老书记与新书记共同参与。截止目前共同参与讨论5次,讨论收集存在问题20余件,已解决10余件。
二、靶向“充电”提升履职能力。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头雁履职尽责。聚焦党组织书记应知应会、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方法等内容,在抓党员常态化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把村党组织书记、村后备干部队伍培训纳入专题培训计划,注重精准施教、靶向培训,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工作实务等主题的专题培训班,推动村党组织书记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实操能力双提升。按照“1+N”模式设计结构化课程,建立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实践教学、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培训效果。村书记实行每月召开书记工作例会,主题式交流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协调实力。后备干部实行每季度圆桌会议,动态掌握到岗履职、项目领办等情况,帮助后备干部全面提升业务水平。
三、“练兵比武”晾晒干事成效。抓民生强服务,搭建比拼平台。坚持“项目为王”,依托“一事一议”“专项债”“书记向未来”等项目平台,激励村书记大抓项目、重抓投资,在项目攻坚中拼速度、比作为、看实绩。组织村书记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围绕扬优势、补短板、创特色进行谋划,明确工作计划,并预计取得的成果。同时持续跟进项目比进度、比创新、比作风,拿出实招求真务实,及时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推进工作顺势而为、推陈出新,不断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能力。镇党委每年组织开展“书记向未来”初赛活动,上台讲党建、讲项目、讲治理、讲思路,以“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激发村书记履新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