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区司法局巧搭四个平台发挥辖区党员律师作用
信息来源:区司法局党组  时间:2010/3/17  阅读次数:2211
律师队伍是法律服务系统的中坚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近年来,区司法局在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注重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搭建服务社会、凝聚人才、促进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律服务职能作用,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是搭建凝聚人心的平台,增强党员律师队伍服务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心力。
坚持把吸引、凝聚、团结律师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通过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凝聚力工程。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辖属律师事务所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业余、小型、多样”的原则,广泛运用网络论坛、座谈会等形式在辖属律师队伍中开展大讨论,对照“政治坚定、法律精通、维护正义、恪守诚信”队伍建设的总目标,认真查找律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强律师思想建设、诚信建设、规范化建设和文化建设,引导律师统一思想,提高职业素养;督促建立健全律师学习制度,敦促辖属律师事务所健全党建制度,建立完善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等制度。确保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律师党员的宗旨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业为民的理念,增强依法执业意识,特别是在参与涉法信访、办理重大敏感案件和群体性案件中,讲政治、顾大局,严格依法办事,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是搭建促进发展的平台,提高律师业务发展能力。坚持把促进律师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注重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业务能力的培养。譬如该局巧搭律师服务平台,在区劳动仲裁委设立免费法律咨询点,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帮助职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正确理解法律、运用法律,引导其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试行三个月来累计接待咨询300多人次;为10多位外来打工者提供了法律援助,成功调解劳动纠纷数10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和法律效果;重视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案件质量管理,激励年轻律师提高业务水平,增加办案经验。
三是搭建行风建设的平台,形成提升律师队伍素质的整合力。
去年上半年,该局与法院及辖区内的19家律师事务所共同签署了《海曙区法官与律师“阳光互动”行动公约》,向社会公开承诺加强工作中的相互监督,自我约束,自觉规范法官与律师的职务行为,共同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公约主要内容包括:双方要模范遵守既定的诉讼规则;发展理性、健康的工作关系;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共同遵守相关规定,节制私人交往;杜绝不恰当的利益往来;禁止不正当的法律业务介绍;建立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等十项内容。公约就加强双方在法律职业能力学习与提高方面也做了相应规定。公约还规定了双方相互监督的措施,对成员违反公约或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通报制度。此举在全市首开先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是搭建服务大局的平台,发挥律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力。
从律师行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律师的优势和作用,为海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
其一完善“律师陪同接访”活动。引导律师参与各类信访工作,落实律师每月陪同区领导接访制度,协助部门处理好各类上访案件,特别是涉及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等事关民生的疑难案件搭建律师服务社会热点的平台,努力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
其二积极服务重点工程项目。今年海曙区将启动最大规模拆迁,该局积极跟进拆迁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与拆迁工作相关的且群众较为关注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安排党员律师及时跟进矛盾纠纷调处,妥善搭建平台让律师参与拆迁工作相关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以及行政裁决法律文本定稿把关。
其三全面开展“一社区一顾问”活动。完成社区法律顾问重聘工作,以辖区党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与全区各社区结对开展法律服务,重新聘任的顾问律师本着属地就近、自愿组合的原则每月定期到联系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调处。
其四开展“法律体检”。组织党员律师以结对企业顾问式“法律体检”和组织律师志愿者以“巡诊上门”的方式,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劳动用工管理、合同文本等仔细审查,出具“诊断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法律风险的措施和对策,从法律专业角度为企业有效实施经营管理提供支持与服务。据统计去年1-12月份,顾问律师承办破产案件1件,金额22亿元,协助企业并购重组及方案制订1件,金额1亿元,提出促进企业发展建议8条,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深入发展。参与处置企业群体性事件1件涉及61人,为企业或员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7次,进企业开展法制讲座13次,增强了企业主、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法律体检12次,有效规避了企业发展风险。
宁波市海曙区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访问量:
地址:宁波市县前街61号
浙ICP备:05077413号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