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在互动式学习中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引导社区党员在学习载体上进行积极探索:如对退休党员推出菜单式学习;对青年党员开设“网上党校”,设置网上qq群,相互交流思想和学习体会,加深学习效果;对外出流动党员实行“函授”教育、对年老体弱的党员实行“上门送学”、对因事缺席的党员实行预约补习、对“两新”组织党员实行轮班教学。通过互动式学习载体,将党员主体地位意识的培养与党员的生活、工作、学习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
——创新载体,在履行义务中体现党员的主体地位。以廉政文化为载体,保持党员思想上的先进性。引导青年党员积极参加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成立退休老党员 “清风”书画沙龙,借此向党员和居民宣传廉政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开发廉政网站,利用网络优势,向社区在职党员传播廉政文化等信息。以社会服务为载体,激发党员创新奉献。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街道党工委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如开展与流动党员结对交友、设置社区救助岗帮扶困难居民、以老党员名字命名居家养老义工服务岗,都在社区服务和建设中体现了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建立党内关爱机制,不断强化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党员在互动服务中进一步增强党内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机制,在保障权利中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完善党内民主机制,保障党员的四项民主权利,使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民主渠道更加畅通。2003年街道党工委率先在我市城区最大的汪弄社区实施社区党组织差额选举制,按照“二推一选”原则,从404名社区党员中直选产生的101名党代表差额选举出社区党委新一届班子(其中书记为等额选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街道党工委在辖区所有社区推广了“汪弄模式”,扩大了党员全程参与党内民主选举的范围。此外,在总结社区党建经验基础上,分别制定党代表作用发挥的“六大权利”、“六大义务”,明确党代表工作职责,制定并实施《党代会提案制度》、《党代表沟通会制度》和《党代表联系党员制度》,使社区党代会成为社区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针对过去党内监督在社区一直处于软弱无力的状况,街道党工委按照《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和《海曙区社区纪委工作细则(试行)》等,制定落实《社区党员干部廉政档案查询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党员楼道亮身份制度》等措施,确立广大党员在党内监督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各社区还相继建立党员听证会制度、党员楼道亮相制等,对涉及居家养老工程、老小区实施封闭管理等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予以听证,征询全体党员的意见建议。这些举措不但有力地保障了党员的参与权,更使党员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巩固和发挥。
成效与启示: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社区党员的主体意识日益提高,社区党内民主建设有效推进,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在推动区域大党建格局的构建,促进社区和谐建设上也获得了以下几点启示: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推进基层党内民主的重要前提。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作为加强社区党建的切入点,通过规范制度,创新载体,搭建党员参与党内民主建设的平台,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确立党员在党的建设和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使党内民主基石不断夯实,党员的创造活力得以充分发挥。实践证明,社区直选制、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社区重大事务听证制等制度的建立,带动了社区民主的发展,推进了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也使广大党员在参与党内民主建设中夯实了主体地位,为党员主体地位的推进确立了制度保障。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是推进基层党内民主的关键所在。通过互动式学习,使党员把握主体地位的准确含义,认识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在学习中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建立以党员作用发挥机制为核心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将党员主体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