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案例选登
南站区域实施综合管理初显成效
信息来源:南站综管办  时间:2009/3/20  阅读次数:4231
实施主体:南站综管办
背景链接:
宁波市南站广场区域以南站广场为中心,由南站东路口、南站西路(原铁路道口)、马园路与柳汀街交叉路南侧、共青桥入口围合而成,是集铁路宁波站、宁波汽车南站、中巴汽车站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区域,是宁波最大的客流集散中心,日客流量达3万人次,高峰时达10万人次,素有甬城“窗口”和“南大门”之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南站区域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各类违法违规案件高发,特别是夜间有管理真空现象,管理比较混乱。2007年初,宁波市决定以管理体制的改革来促进管理机制的理顺,成立宁波市南站广场综合管理委员会,建立常设管理机构南站广场综合管理办公室,将市级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下放,整合部门资源,组建综合管理队伍,实施综合管理。宁波市海曙区南站广场区域综合管理办公室于2007年12月10日正式挂牌运作,为具体实施南站区域综合管理的工作机构,集中统一行使南站区域内公安、交警、公管和城管等职能部门的相关职权。
全景扫描:
南站综管办根据甬政发〔2007〕110号文件要求,从创新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模式、治理热点难点、强化技防措施等方面入手,逐步落实南站区域综合管理工作。
——促综管促合力的资源重组。综管办打破以往几顶“大盖帽”各自作战、条条执法的管理模式,设立三个科室五个执法管理队,将近百名管理执法力量进行混合编队,推行综合管理、统一执法、按职办案的原则开展综合管理工作,避免了原先各管一摊,缺乏统筹的现象。
——无间隙无盲点的秩序管理。实行“五班四运转”管理模式,充实了敏感时段和夜间管理力量,实现对南站区域24小时不间断管理,避免出现管理空档,同时也杜绝管理出现时紧时松、时好时坏的状况,使敏感时段及夜间的管理秩序明显改观。推行“网格化、棋盘式”管理模式,依据道路走向、方便通达、无缝拼接等因素,把南站区域划分为南站西路、马园路、南站东路及中心广场区域等3块区域,确定公交场站出口处、地下出租车候客点、火车售票处门口、南站西路出租车候客点等8个重点值守区,要求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管理。
——高频率高力度的打击惩处。采取“重典治乱”方针,加大打击处罚力度,不断强化打击违法和案件办理工作力度。针对顽固性管理问题,制定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相续开展了集中整治1号、2号、3号行动、联合“打牛”行动、专项整治“黑车”、出租车拒载等行动,使“黑车”营运、“黄牛“拉客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截止08年12月,综管办共查处各类案件17079起, 08年公安发案数同比下降56%;公管96520方面关于“黑车”的投诉率同比下降72.5%,关于“出租车不规范经营”的投诉率同比下降48.2%。
——科技化、人性化的技防措施。在整合各部门原有监控设施的基础上,安装了一套由前端46个监控探头和13个大屏幕监控中心组成的区域综合治理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可对监控图像实现实时监视、切换控制和数字录像。进一步完善交通服务设施,有效缓解人车拥堵,在全路段增设隔离栏,实行人车分流;在南站西路、马园路等必要处增设道钉,杜绝车辆违规通行、停放;重新合理划定标识标线,设置醒目交通标准,及时修剪遮挡交通信号灯、标识标线的行道树枝等,进一步提高物防技防能力,强化人性化管理理念。
——多方位多层面的沟通宣传。通过人大代表视察、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区政协举行政情交流会等多种途径,向人大、政协汇报南站区域综合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困难,针对“黄牛”、“电的”等突出难题,开展经常性的联合行动,相互借力,形成合力,实现无缝管理。坚持区域一盘棋的思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沟通情况,分析问题,研究措施,狠抓落实;坚持“在执法中宣传,在宣传中执法”理念,做到告知在先、教育在先、劝阻在先,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传播范围广、信息传递快等优势开展宣传,形成宏观舆论导向,扩大综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突出时事宣传、亮点宣传、要事宣传三个重点领域,及时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办好定期的《工作简报》和不定期的《专项整治简报》;加强与数字海曙、海曙通讯等信息平台的联系,及时报送各类文字、图片信息;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突出宣传大事、要事,努力扩大南站区域综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
成效评价: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南站区域综合管理初显成效。
——综合管理形成乘数效应。由于执法管理队具备公安、城管、交警、公管的管理执法职能,只要巡查发现违法行为,不论涉及哪个部门,综合管理人员都可以当场进行劝阻、疏导和查纠,再根据情节轻重由相应的执法主体作进一步处理。这种“一人数职”、“一队多能”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力量得到增强,也使部门之间的支撑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执法效能。
——“顽疾”得到有效处理。通过严管重罚,形成高压管理态势,使区域内“黑车”非法营运、“黄牛”拉客、出租车不规范经营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根本改观,群众举报、投诉率大幅
宁波市海曙区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访问量:
地址:宁波市县前街61号
浙ICP备:05077413号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192号